楚天金報訊 央視報道損遺體難室內裝潢事件視頻截圖
  圖為:張當鋪琪表示,他捐贈遺體的初衷不會改變 (記者宋雙慶攝)
  □本報記者鄒媛 實習設計裝潢生向艷輝
  22歲的棗貸款陽小伙張琪身患白血病,病危之際,他致電武漢市紅十字會捐獻遺體,卻被告知不提供“上門登記”服務。此事經本報13日獨家報道後,引起國內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。昨日,中央電視臺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中央媒體聚焦“上門難”事件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也回應本報稱,他們正在關註此事,將研究解決的辦法。
  央媒:
  紅色之愛搜尋行銷不該寒冷
  昨日中午,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《新聞直播間》節目用6分鐘的時長關註了此事。鏡頭中,戴著口罩的張琪回憶了事件經過,他說:“獻愛心,不圖什麼回報,但卻搞得像求人辦事一樣。”
  13日、14日,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、《新聞縱橫》等節目持續關註這一事件。節目中,武漢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解釋稱,因人手不夠,確實無法提供上門登記服務。張琪則稱,無論發生什麼,也不會改變他想要捐獻遺體的初衷。
  11月13日,人民日報官方微博“@人民日報”也發佈微博“病危小伙欲捐遺體,紅會不上門登記”,關註此事件。並且,人民日報官微還發佈微評論“紅色之愛,不該寒冷如此”,評論稱:“遺體捐贈,本是病危之際的人性溫暖,卻遭遇冰冷‘閉門羹’。博愛與人道,須臾離不開管理之規範;人員緊張無法上門,服務是不是能更妥帖?公益組織樹公信,只能從點滴態度累積而起。暖色調,不該寒冷如此。”
  紅會:
  準備研究解決辦法
  昨日,楚天金報記者致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。紅總會有關負責人回應:已經關註這起事件,準備聯合有關部門商討研究解決辦法,讓捐贈者的愛心得到充分尊重。
  此外,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表示,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昨日就遺體捐獻登記方式,專門進行了討論,除了目前已經開始實行的郵寄方式外,還有望開通自動語音電話和網上登記等多種方式。
  據介紹,遺體捐贈多用來進行醫學教學研究。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,無償捐獻遺體在我國面臨重重阻力。有資料顯示,我國醫學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遺體,而按照正常教學需要,要求平均3至4名學生解剖一具遺體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一些歐美髮達國家醫學院的學生能夠一人解剖幾具甚至十幾具遺體。
  業內人士稱,在這樣的情況下,遺體捐贈行為尤其需要大力鼓勵。
  專家:
  應儘快就捐贈立法
  很多網站和媒體的官方微博對這條新聞進行了轉載,成為近日網絡熱點話題。有網友說,不能善待愛心,怎能肩負傳遞愛心的責任?網友“@陌上花開1412”說,世界上不缺有愛心的人,而是缺少尊重愛心的人。
  有網友評論:捐贈遺體遭遇上門難為何引發熱議,其中重要一點就在於有關遺體捐贈法律還不健全,沒有規範捐贈的流程。
  記者瞭解到,關於遺體捐獻的法律在我國仍是空白。目前,只是上海、山東、武漢、深圳等地相繼出台了地方性遺體捐贈條例。但這些條例只是強調捐獻前的自願程序,而遺體捐獻後的諸多具體操作環節,包括接收站工作人員的培訓、遺體保管、捐獻方和接受方的權利與義務等,存在很多缺陷和空白。
  今年10月,全國人大代表、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曾呼籲,應儘快出台全國性法規,以指導和規範各地遺體捐獻工作,切實保障捐獻者的權益。
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陳柏峰建議,儘快對遺體捐獻進行立法,對捐贈遺體的後續行為加以規範,用法律保護捐獻者的正當權利,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。
  (原標題:“捐遺體難”報道引央視關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10dajd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